编辑推荐 
	是作家创作的一部讲究品位并曾获得过公认性奖项的少年长篇小说。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,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。这六年,是他接受人生的六年。 
	
	媒体推荐 
	《草房子》描写人物与传统小说偏重情节和环境,多在行动中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不同,它善于写人物微妙的情感关系,表现心灵的颤音和丝丝楼楼的酸楚和慰籍,强调人物的抒情性和心灵化,仿佛它并不是为写人而写人,而是以人物来抒情。——蔡葵,《<草房子>启示录》,原载《光明日报》1999年9月30日
	在这部小说里有着意描写一唱三叹的故事,却不尽是故事;有音乐乐章复调式的形式,但不仅是形式;有沉稳所实感人至深的细节,又不光是细节。在我看来,曹文轩靠的是对孩子、对生活、对文学的真诚,靠的是弥漫着全书字里行 间的童心和爱,方才营造出弥漫全书这样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地文学氛围,才使得这部小立不仅是走进喧嚣的市场,而是走进人心;不仅走进生活,更是走进文学。——肖复兴,《<草房子>是一首诗》,原载《瞭望》新闻周刊1998年第15期
	这是一本与卡通文化判然有别的小说,这是一位大学教授和卓然有成的儿童文学作家,对他文化信念的又一次坚定的表达。他试图用对一个少年小学六年丰富生活的叙述,用对一个孩子心灵世界的充分揭示,用孩子对各种不同事物的理解方式和感知方式,来表达他对孩子的精神世界的理解,以及回答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的问题。显然,这是一部相当动人的小说,也是我们很久以来希望读到的一部小说。——孟繁华,《卡通时代的文化信念———评长篇小说<草房子>》,原载《新闻出版报》1998年4月10日
	
	内容简介 
	《草房子》是的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。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,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。六年中,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、感动人心的故事: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,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,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,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,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,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……
	
	作者简介 
	曹文轩,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。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,北京作协副主席,北京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文学作品集有《忧郁的田园》、《红葫芦》、《追随永恒》、《甜橙树》等。长篇小说有《山羊不吃天堂草》、《草房子》、《红瓦》、《根鸟》、《细米》、《青铜葵花》、《天瓢》、《大王书》等。主要学术性著作有《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》、《第二世界——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》、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》、《小说门》等。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《曹文轩文集》(9卷)。《红瓦》、《草房子》、《根乌》、《细米》、《天瓢》、《青铜葵花》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、法、德、日、韩等文字。获省部级学术奖、文学奖40余种。其中有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、中国安徒生奖、国家图书奖、全国“五个一工程”很好作品奖、中国图书奖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图书奖、宋庆龄文学奖金奖、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奖、冰心文学大奖、金鸡奖*佳编剧奖、中国电影华表奖、德黑兰国际电影节“金蝴蝶”奖、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。
	
	目录 
	第一章 秃鹤 
	第二章 纸月 
	第三章 白雀(一) 
	第四章 艾地 
	第五章 红门(一) 
	第六章 细马 
	第七章 白雀(二) 
	第八章 红门(二) 
	第九章 药寮 
	追随永恒(代跋) 
	附录1 曹文轩出版年表 
	附录2 曹文轩获奖年表
	
	版权页 
	
	试读章节 
	桑桑每逢看见蒋一轮这副样子,便恨胡琴这种乐器只能一屁股瘫在椅子上拉。 
	《红菱船》的曲子就是蒋一轮根据笛子特性,自己作的,蒋一轮自然吹得得心应手。 
	桑乔将《红菱船》导演出了点样子之后,就对蒋一轮与白雀说:“差不多了,你们两个另找个地方,再去单练吧。” 
	2 
	晚上,桑桑在花园里循声捉蟋蟀,就听见荷塘边的草地上有笛子声,隔水看,白雀正在笛子声里做动作。今晚的月亮不耀眼,一副迷离恍惚的神气。桑桑看不清蒋一轮与白雀的眉眼,只看得清他们的影子。蒋一轮倚在柳树上,用的是让桑桑最着迷的姿势:两腿微微交叉着。白雀的动作在这样的月光笼罩下,显得格外柔和。桑桑坐在塘边,呆呆地看着,捉住的几只蟋蟀从盒子里趁机逃跑了。 
	微风翻卷着荷叶,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。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,像几支硕大的毛笔,黑黑地竖着。桑桑能够感觉到: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。 
	夜色下的笛子声不太像白天的笛子声,少了许多明亮和活跃,却多了一些忧伤与神秘。夜越深越是这样。 
	路过塘边的人,都要站住听一会儿,看一会儿。他们听一会儿,看一会儿,又走了。桑桑却总在听,总在看。桑桑在想:有什么样的戏,要在月光下演呢?
 
      
商品评价
100%好评
共有0人参与评分评价商品